出版社時期,有位即將出嫁的日文編輯說:「沒想到我“第一次搬家”是為了結婚!」,她從出生到成為新嫁娘前,一直都與父母同住,我則是完全不記得自己曾搬過幾次家,所以某天跟我媽及老么,憑著各自的記憶畫了張年表,密密麻麻的。
1972年我在中壢出生,任職貿易公司的老爸反正也常到台中出差,所以員林的外公就安排我們住進他位於台中大忠南街的房子,沒多久,我媽就懷了老二妹妹,隔年四月一樣到中壢生產後,再回到台中坐月子。
但某天晚上,我爸突然動手打包說要搬回楊梅,連夜就像跑路般將所有東西搬上小貨車,原因不明,當晚直接住進大姑姑位於新成路的房子,想必稍早都已商量過了,但當時我媽啥也沒問,我爸當然也是啥都沒說。
在大姑姑家住沒多久,我媽無法同時照顧我跟老二,曾請阿姨將我帶回員林短暫照顧一段時間,等我再回到楊梅後,我媽又懷了老三妹妹,但同時、老爸已經在楊梅的水美里買了塊地,正在蓋我們的第一個家,是棟像別墅般的“大豪宅”。但這筆錢從哪來?一直是個謎……
1974年,老三在楊梅「德全醫院」出生,1975年,我們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家。
1976年我媽懷了老四……所以4歲的我只好又被帶到員林外公家,3歲的老二則暫時由四伯母代為照顧,但我在員林一直待到6歲幼稚園畢業,準備唸小學前才又回到楊梅,接著老么出生,當時是1978年。
我在水美國小就讀一年級,生活多采多姿,但隔年家裡出了點事(!?),老爸將才住了4年的“豪宅(我還住不到2年吧…)”,以120萬元急售給隔壁親戚後,要我媽先帶著我們回員林娘家,又是一個原因不明、措手不及的搬家,我媽仍沒過問(才28歲心臟卻很強)。
消失一段時間的老爸出現了,右手打著石膏及固定帶(!?),跟我們一起住在員林養傷,而當時我媽用一小部分賣房子的錢,在外公家1樓開了間超時髦的委託行~叫「雅森百貨」。
三年級時,楊梅的奶奶過世,大成路老家打算翻新蓋樓房,算是分家產的概念,所以我們先跟老爸回楊梅,媽媽跟老么則留在員林幫委託行善後。
但短短一年間,我們先是跟親戚租屋同住,發生了點磨擦後,再轉往小時候曾住過的大姑姑家,後來爸媽獨自搬到當時工作的「梅池活魚」,我跟堂嫂處不來,姊妹三人再轉往二伯父家暫住,這過程讓我壓力大到夢遊,爸媽只好把我們接到餐廳同住,直到新家蓋好……。
1982年,我們又有了屬於自己的第二個家,位於五層樓房中的三樓後棟,新家充滿裝潢的木頭香氣,我還因為太開心,邊撫摸著地板就睡著了,而這個家也住得“最久”,前後有8年的時間吧,陪我度過了國中、高中,但一家六口住在一起的時間,差不多也只有5年。
1990年,老爸在我高中畢業前過世,我們又得離開這個家,到台北繼續過著四處分散的生活。
現在,我有了第三個屬於自己的家,但就如同字面上說的,是只有“自己”的家。